关于焊接应力应变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图)
http://www.weld21.com 2008-10-10 13:17 

摘要:传统的观点认为在焊缝及近缝区存在着残余压缩塑性应变,而近几年有学者提出焊缝不存在残余压缩塑性应变,只存在拉伸应力和应变,在焊后焊缝当中不可能存在残余压缩塑性变形,从而对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进行了重新论述,现根据这种新的观点及消除残余应力的若干问题,通过对接焊缝的数值模拟来验证这种新观点是否正确,并就消除残余应力应变问题针对一些矛盾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残余应力,应变,数值模拟

序言
  1965年,前苏联尼古拉也夫Г﹒А院士分析了焊接应力应变发展过程,其原理见图1,在钢板中心区为压应力和压应变区,而板的两侧为拉应力和拉应变区。在大约200 ℃以上的区域产生压缩塑性变形,在600 ℃以上的区域,压缩塑性变形为α·T ,式中α为线膨胀系数,T 为温度[1];此外,前苏联的H. O. 奥凯尔勃洛姆和C. A 库兹米诺夫也认为焊接加热过程中焊缝和近缝区的金属热膨胀应变受到周围较冷金属的拘束,从而产生压缩塑性应变。焊接冷却过程中该压缩塑性应变被拉伸抵消一部分,但焊后仍残留部分压缩塑性应变,称为残余压缩塑性应变[2][3]。并用来分析和预测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从而可以看出传统的观点,无论是尼古拉也夫Г﹒А院士还是H. O. 奥凯尔勃洛姆和C. A 库兹米诺夫,都认为焊缝存在压缩塑性变形。近几年,沈阳金属所的王者昌研究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对于焊缝金属来说,并不存在加热阶段。在冷却过程中除相变外,都受到拉伸,也就是说不存在压缩,更不会出现压缩塑性变形。”究竟是传统的残余压缩塑性应变理论正确还是王者昌研究员的观点正确,现以低碳钢对接焊缝的数值模拟来分析和验证焊缝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压缩塑性应变的正确性。


图1 低碳钢板焊接纵向应力应变分布


1.对接焊缝的数值模拟

  过去人们在研究焊接应力与应变方面大多采用解析法,但是由于该方法是基于平截面假设的前提下,并简化了诸多条件和因素,进行了多种假设后而进行的计算,掩盖了许多现象,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焊接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以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分析焊接应力应变及预测焊接变形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手段,虽然焊接数值模拟技术是从解析法发展起来的,但其可以定量地分析焊接行为的整个动态变化,能够近于准确地演示热弹塑性应力和应变非线性变化的复杂变化过程,由于数值模拟技术在近30年来取得的进展及在研究焊接问题上受到的认可,现在就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分析一下熔化焊焊缝及近缝区应力和应变情况。

  传统的残余压缩塑性应变的观点一直假设是线热源对焊缝一起加热或认为焊缝本身作为待熔化金属的一部分,焊接不过是在已存在的焊缝上面加热而并不熔化来研究焊缝的应力和应变问题,从而使得出的残余压缩塑性应变理论受到了质疑,新观点认为加热了却不熔化,这种过程不能称为焊接,即提出了必须考虑实际焊接情况,因此有了焊接应力与应变问题上的争议,问题的提出很有实际意义,为了验证熔化焊焊缝及近缝区在焊接过程中应力和应变情况,对薄板熔焊对接接头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试件材料采用Q235钢作为焊接母材,尺寸为500×160×3mm,应用的模拟软件为MSC.Marc,因焊接接头的几何对称性,取宽度方向一半建立有限元模型。焊缝及近缝区网格划分较密,而远离焊缝的母材边缘网格变疏,共24743个节点,16000个单元,模型见图2。力学分析中,由于结构的对称性,不允许垂直于对称平面的位移,其它约束的施加防止刚体转动即可。因为焊接过程的复杂性,采用小位移、小应变的弹塑性增量理论进行焊接残余应力的计算。材料的物性参数与力学参数随温度而变,属于材料非线性。材料的屈服判据用Von Mises屈服准则,塑性区上的行为服从流变法则,同时假设:材料各向同性;不考虑粘性和蠕变的影响。材料遵循线性硬化模式[4]。从图3可以看出,薄板熔焊对接接头冷却后,焊缝及近缝区纵向存在着残余压缩塑性应变,验证了传统观点的正确性。

2.焊接残余应力与应变问题分析与讨论

2.1 焊缝的残余压缩塑性应变与加热过程的联系

  文献5在讨论应力和应变的分布时指出:“焊缝一直承受拉伸应变,在温度降到力学熔点以前,这种应变一直是拉伸塑性应变。当温度降到力学熔点以后,焊缝开始出现弹性拉伸应变和拉应力。可以看出,焊缝从凝固温度降到室温的全过程中不存在压应力和压应变,更不存在压缩塑性变形。至于熔池前沿升温膨胀产生的压缩塑性应变和变形,因为焊缝尚未形成,故不能算作焊缝的压缩塑性变形。”提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说法,文献作者认为:传统的观点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板中心区(焊缝及近缝区) 处于冷却过程,而不是加热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应力应变发展过程是不同的, 并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因而认为焊接时焊缝是否存在压缩塑性变形以及随之而来的消除应力原理问题尚待研究。文献5认为焊缝的形成仅与冷却过程有关,而与加热过程没有关系,而没有考虑加热阶段,但是焊缝的形成是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加热过程是焊缝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焊接行为的整个过程才积淀了最后的残余压塑塑性应变,残余压缩塑性应变是这一过程中的最终结果,如果只而不是Tm →0形成的才是焊缝,而要考证这一结果就要考虑势必有些片面。热影响区内金属所产生的压缩塑性变形是始终存在的,其对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形成同样有重要的贡献。为了验证加热过程对残余压缩塑性应变是否有影响,利用图2所示有限元模型,只改变材料的加热温度,计算热影响区塑性应变的瞬态变化过程,用以模拟近缝区应变演化历程。从图4中可以看出焊缝中心的峰值温度为957℃,虽然高于600℃,但远没有达到熔点,而由此温度场在加热阶段引起了压缩塑性应变,而在冷却的过程中产生了拉伸塑性应变,纵向塑性应变经历了由压缩塑性应变到拉伸塑性应变的转变过程。因此加热过程是不能忽略的。





2.2 焊件纵向变形讨论

  由于文献5的作者始终认为焊缝不存在加热过程,所以为了解释焊件缩短指出了:“焊缝受拉伸,不等于此处的金属一直受拉伸,在熔池前沿的金属受热产生明显的压缩塑性变形。这种压缩塑性变形量与焊缝冷却拉伸变形量相当。此外,熔池凝固还会产生大约3%收缩。三项合在一起,总的结果是产生了收缩变形,焊件变短了。可以说焊件变短主要是由于金属局部熔化随后凝固收缩造成的。”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焊缝受拉伸不等于此处的金属一直受拉伸,也就是说还存在着压缩,那么又提出这种压缩塑性变形量与焊缝冷却拉伸的变形量相当,这个“相当”意思也就是基本上相互抵消,可是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不清楚,为什么会变形量相当没有给出解释和说明,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压缩的变形量和拉伸的变形量是不可能相等的,传统观点始终认为焊缝存在残余压缩塑性应变,而对接焊缝的数值模拟的结果也显示焊缝在完成整个焊接过程后,纵向只存在着压缩塑性应变,这也说明由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压缩塑性应变大于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拉伸塑性应变,与传统的残余压缩塑性应变的观点是相吻合的,文献5作者最后将熔池凝固产生的近3 %归结为焊件纵向缩短着实值得商榷,而相关文献对这3%的收缩给予了合理的解释:“熔池凝固大约3 %的收缩,甚至材料在弹性丧失温度以上冷却时的收缩对最终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影响是不大的。因为此时材料处于热塑性状态,热收缩应变受到周围较冷金属的约束被拉伸塑性应变所抵消。文献作者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焊缝金属从高温,特别从弹性丧失温度冷却至室温时的热收缩应变,正是该应变起着与压缩塑性应变同样的作用。可以说一系列质疑都是由此而引起的[7]。”这里面的分析很符合逻辑和热弹塑性分析的基本规律,从而可以判定熔池凝固还会产生大约3 %收缩不是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其产生的拉伸塑性应变小于压缩塑性应变,所以产生了残余压缩塑性应变, 这是主要原因,而由于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也产生的大约3%左右的收缩也是因素之一,但只是次要原因。

页面功能 】【返回首页】【关闭
更多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MAG焊焊接接头的研究(11-03)
·21-4Cr-1Mo厚壁乙烯裂解炉管焊接工艺(图)(10-24)
·密封壳体全自动焊接机的研究(10-06)
·汽车制造中焊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09-24)
·国产焊材在904L钢焊接中的应用(图)(05-08)
·法国液空焊接公司 自动焊割新产品推广(图)(04-26)
·水下焊接的概况及对焊条的要求(04-21)
·龙门式激光MAG焊在车顶通长板焊接中的应用(图)(04-16)
·焊点间距对胶焊接头应力应变分布和强度的影响(图)(01-22)
·铝合金先进焊接工艺(图)(12-14)
会员动态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热点文章 更多>>>
网站动态 更多>>>
特级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焊接21世纪-中国焊接器材网 技术支持:3w2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