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北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举办了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为主题的北京人文论坛。论坛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人工智能科学与伦理教育”“智能化教育场景下的治理挑战”三大议题,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的形式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探索人工智能科学伦理教育的模式与方向,探讨智能化教育场景下的治理挑战及应对。会议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助力未来教育的创新实践。市教委副主任柳长安、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出席会议并致辞。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的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在使用端,技术赋能教育。智能化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改变了教育资源的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缓解了教育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公问题,使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中发挥积极的、有效的、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设计端,教育反哺技术。人工智能产品灌注了工程师和设计者改变世界的心血和理念,展示了工程师和设计者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做好工程伦理教育,倡导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设计开发中向上向善的理念,是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另一重要命题。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北京)主任梁正,美国院校研究协会原主席、卡内基高等教育分类项目主任Victor M.H.Borden,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希贵,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商汤科技、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国内外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和教育领域知名学者、业界专家和一线实践者30余人参加论坛。
|